鴻猷文化王力青:家庭教育成就諾貝爾科學獎
前言:猶太民族有1700萬人,占世界人口的0.3%,獲得的諾貝爾科學獎卻占22%。支撐以色列這個國家創造活力如此強大的“基因”到底是什么?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教育工作時強調:“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都要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span>
一位奮戰在教育前線30年的代表發言:做教育工作難在哪里?說實話,難不在學校、難不在教師、難不在校長,難在家庭、難在社會對教育的一種非理性的極端功利的教育需求,已經綁架了教育本身。
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與政府共同的責任。鴻猷文化家庭教育培訓機構創始人王力青老師向記者強調。
接著,王力青老師舉例說到:“最近,國內對以色列這個創新國度進行了一系列報道。猶太民族有1700萬人,占世界人口的0.3%,獲得的諾貝爾科學獎卻占22%。支撐以色列這個國家創造活力如此強大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我認為,與以色列民族優秀的家庭教育傳統不無關系。”
據了解,在以色列,從孩子一歲開始,猶太家庭的父母就開始講述《圣經》和《塔木德》這兩本書里的故事。孩子年齡稍長,父母就會翻開《塔木德》,把蜂蜜滴在上面,讓小孩去舔,這種儀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孩子你從小就要學會從讀書中獲得知識。而孩子放學回家后,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今天發現了什么問題,沒有發現問題是有一定懲罰的。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有一句名言:“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操縱在掌權者手里,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不能不說,以色列家庭從小重視孩子閱讀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傳統,為以色列這個國家提供了創新“基因”。
王力青老師進一步強調,“一個國家的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自己的事,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而且是全社會的事。”
要進一步增強廣大家庭對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自覺為家庭成員中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提供保護。在家庭這個環節,盡可能減少家庭教育的缺位。進而,將家庭教育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為每一個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師服務,加強父母家庭意識,督促父母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環境。
望在家庭教育領域促進公平,盼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參與,家庭履職,齊抓共管。